為什么電視臺總是做不好新媒體? |
編輯:福州天苑設計公司 時間:2015/01/08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為什么電視臺總是做不好新媒體? |
這個話題其實一直困擾著電視臺,面對新媒體、手機和網絡視頻的洶涌侵襲,電視臺一直沒有什么好的新媒體策略。以前流行講“三網融合”,現在流行講“一云多屏”,電視臺的新媒體部門在煎熬中,更面對著新媒體變成傳統媒體的尷尬。各臺搞起來的網絡電視臺逐漸成為衛星、有線、無線外的傳送渠道,淪為電視盒子或者電信運營商的內容提供者,還是義務的。 直到不久前,中央電視臺才將其網絡電視臺升格為中心級。但網絡電視臺仍然困頓于自身定位和未來前景。從國際上來講,網絡電視臺的可效仿案例并不多,電視臺更多只是建立自己的網站,將節目流化播出。而Hulu這樣的網絡電視臺雖然源自多個電視臺,但更純粹是一家視頻網站。如果說一定要讓CNTV闖出一條路來,那必然陷入對母體挑戰的咒語中。 上海廣播電視臺的新媒體策略一直是業內的風向標:他們發展的“看看新聞網”幾經沉浮,現在已經搞不清在做什么了;而他們外購風行網這樣的視頻網站,被視為引入互聯網思維、導入互聯網基因的做法,廣為大家所稱道。但是同樣的,風行網如果不能獲得SMG視頻內容資源的排他性注入,根本無力與其他視頻網站對陣。如果打不過,買下來這個網站的就不能成為一個聰明的交易。 這些國內一流的電視媒體的新媒體策略,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當然也沒有成功的。 其實,探究電視臺的新媒體策略還是要思考做新媒體的目的是什么。我們不能只因為別人做而做,也不能因為上面領導要求做而做。美國廣電對新媒體的追求就是HULU的廣告語:Anytime Anywhere(隨時隨地)。在美國也有TV Everywhere的計劃。從這個方面來看,新媒體就是為電視臺的內容尋找新的觸達可能,如果只把自己的內容交給自己的新媒體機構來操作,顯然是違背這一目的。 很多人說電視臺沒有互聯網基因,不具備互聯網思維,所以不能做新媒體。其實互聯網基因、互聯網思維都不是什么學不來、長不出來的,只是在于你的初心——即你希望你的機構做成什么樣。我們的電視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層級結構與互聯網扁平結構的沖突。我們現在的電視臺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所謂四級辦電視狀態,而互聯網從來沒有層級的區別,互聯網帶來的世界是平的、互聯互通的環境。電視臺的新媒體策略更應該從全球競爭,全國競爭角度去思考。這方面,深圳廣電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比如CUTV和中國時刻網。 在當下,電視臺也不要矯情于自己的內容優勢,(內容源于制作人,制作人隨時可能走掉)也不要妄自菲薄于自己的技術劣勢。電視臺應該做一個寬厚的老人,做一個未來的孵化器。美國的特納電視就在最近舉行的創業項目營收活動中一舉投資五個新媒體創業項目,包括電視新聞手機制作,廣告大數據,廣告精準營銷,社交電視內容抓取等??磥?,做一個天使,做一個企業加速器,可能是中國電視最好的新媒體策略。 |
上一條:自媒體的“錢景”:電商夢有多遠? | 下一條:如何選擇電子郵件營銷服務商 |